升级有多少?揭秘高通骁龙835处理器
《骁龙 835 工艺升级》
在移动处理器领域,工艺的进步往往带来性能的飞跃和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骁龙 835 从之前的工艺升级到 10nm 工艺,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核心面积更小是 10nm 工艺的一大亮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对处理器的尺寸要求越来越高。更小的核心面积意味着可以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或者为其他组件留出更多的空间。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可以设计出更轻薄、更紧凑的设备。例如,一些追求极致轻薄的旗舰手机,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将手机的厚度控制在令人惊叹的程度。同时,更小的核心面积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功耗更低是骁龙 835 采用 10nm 工艺的又一重要优势。在移动设备中,功耗直接关系到续航时间和发热问题。更低的功耗意味着手机在相同的使用场景下,能够消耗更少的电量,从而延长续航时间。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进行各种操作,如浏览网页、玩游戏、观看视频等,而不必频繁充电。此外,功耗降低还能减少设备发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长时间使用手机或者进行高负荷运算时,不会因为过热而导致性能下降或者出现卡顿现象。
从专业角度来看,骁龙 835 的 10nm 工艺属于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在这个领域,不断追求更小的制程尺寸是提高处理器性能和降低功耗的关键。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光刻技术、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芯片制造商能够实现更小的晶体管尺寸和更高的集成度。这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
骁龙 835 的 10nm 工艺升级,为移动设备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它不仅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效率,还为手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空间和创新可能性。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对移动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要求将越来越高。骁龙 835 的 10nm 工艺为未来的移动设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骁龙 835 升级到 10nm 工艺,在核心面积更小和功耗更低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这一升级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也为移动设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移动处理器领域,高通骁龙系列一直以其高性能和低功耗著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骁龙835处理器的发布,标志着高通在移动处理平台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本文将详细探讨骁龙835处理器在CPU、GPU、ISP和LTE基带等关键单元的升级情况。
首先,CPU部分,骁龙835采用了全新的Kyro 280架构,取代了前代骁龙821的Kyro 200架构。Kyro 280架构基于ARM的高性能核心设计,拥有四个高性能核心和四个节能核心。高性能核心的主频提升至2.45GHz,而节能核心的主频则为1.9GHz。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处理器的峰值性能,同时也在需要节能时提供了更好的功耗控制。
其次,GPU方面,骁龙835搭载了Adreno 540,这是高通自家设计的GPU,相较于前代Adreno 530,性能提升了25%,同时功耗降低了25%。Adreno 540的升级,使得骁龙835在图形处理和游戏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流畅和逼真的视觉体验。
在图像处理方面,骁龙835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也得到了升级。新的Spectra 180 ISP支持高达3200万像素的双摄像头,同时支持混合自动对焦技术,以及高达10fps的30MP拍摄能力。这些升级使得搭载骁龙835的设备在拍照和视频录制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最后,LTE基带方面,骁龙835采用了X16 LTE调制解调器,这是全球首款支持1Gbps下载速度的LTE modem。X16基带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还支持了更广泛的频段和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稳定、更快速的网络连接。
综上所述,骁龙835处理器在CPU、GPU、ISP和LTE基带等关键单元的升级,不仅提升了性能,同时也优化了功耗,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出色的移动计算体验。这些升级,无疑将推动移动设备在性能和功能上的进一步发展。
《CPU 性能与功耗变化》
高通骁龙 835 是一款划时代的移动平台处理器,它在 CPU 性能的提升以及功耗的降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处理器采用先进的 10nm 制程技术,相较于前代产品,它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了飞跃,而且在能效上也表现出色。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骁龙 835 的 CPU 性能提升以及功耗降低的具体表现,重点探讨其大小核的频率、缓存等特点。
首先,骁龙 835 的 CPU 架构从 Kyro 200 升级到了 Kyro 280,这一升级显著增强了处理器的性能。Kyro 280 架构采用八核心设计,分为四个性能核心和四个效率核心。性能核心(也称为“大核”)专注于处理高强度任务,而效率核心(也称为“小核”)则负责处理轻量级任务,这种异构多核设计实现了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骁龙 835 的性能核心运行在高达 2.45GHz 的频率上,而效率核心则运行在 1.90GHz。通过高通自家的异步多处理技术(Amp),这些核心可以独立运行,在不同的工作负载下动态调节频率,从而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此外,骁龙 835 还引入了更大的 L2 缓存。性能核心拥有 2MB 的 L2 缓存,而效率核心则各自拥有 1MB 的 L2 缓存。L2 缓存的增加意味着处理器在处理数据时可以更快地访问所需信息,从而提高整体性能。缓存的增加也减少了对主内存的访问次数,降低了功耗。
在功耗方面,骁龙 835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显著的降低。除了 10nm 制程带来的功耗优势之外,骁龙 835 还采用了智能热管理和电源优化技术,确保在高性能运行的同时,热量得到有效控制,电池寿命得到延长。骁龙 835 的 CPU 在运行高强度任务时,其功耗表现优于前代产品,而在待机和轻负载状态下,功耗降低更加明显。
骁龙 835 的 CPU 还支持高通的 Quick Charge 4 快速充电技术,这不仅提升了充电速度,也意味着设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到满电状态,从而减少了充电次数和时间,间接降低了功耗。
综上所述,骁龙 835 在 CPU 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方面取得了平衡。通过采用先进的 CPU 架构、增大缓存、优化核心频率以及采用先进的制程技术,骁龙 835 成功地为移动设备提供了更加强大和节能的处理能力。这些改进不仅使得搭载骁龙 835 的设备在运行大型应用和游戏时表现更加出色,同时也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更佳的用户体验。
### 骁龙 835 移动平台新特性
骁龙 835 移动平台是高通公司推出的旗舰级移动处理器,它不仅在内核性能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还在多个方面引入了创新技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流畅的使用体验。除了 SoC(System on a Chip)部分的核心升级外,骁龙 835 还带来了多项新特性,包括射频前端的改进、QC(Quick Charge)快速充电技术的更新等,这些新特性共同提升了移动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 射频前端的优化
在射频前端方面,骁龙 835 移动平台采用了高通最新的射频技术,实现了更高效的信号处理和更低的能耗。通过集成更先进的调制解调器,骁龙 835 支持更快的 LTE 速度和更广泛的频段兼容性,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更多地区享受到高速的网络连接。此外,骁龙 835 的射频前端还优化了对 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速度,这对于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至关重要。
#### QC 快速充电技术的进步
QC 快速充电技术是高通的另一项重要创新,骁龙 835 移动平台搭载了最新的 QC 4.0 快速充电技术。相比于前代技术,QC 4.0 在充电速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热量产生,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QC 4.0 还支持 USB Type-C 和 USB Power Delivery 标准,使得充电更加灵活方便。这项技术的进步不仅缩短了设备的充电时间,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充电体验。
#### 用户体验的提升
除了上述技术层面的改进,骁龙 835 移动平台还通过优化处理器架构和功耗管理,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例如,通过改进的图像处理单元(ISP),骁龙 835 能够支持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更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从而带来更高质量的拍照和视频录制体验。同时,其高效的功耗管理也意味着设备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这对于移动设备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 总结
总的来说,骁龙 835 移动平台不仅在 SoC 部分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还通过射频前端的优化、QC 快速充电技术的更新等多项新特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流畅的使用体验。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也改善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感受,展现了高通在移动处理器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 骁龙 835 综合评价
骁龙 835 是高通公司于2017年推出的一款旗舰级移动处理器,它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显著的升级,使其成为了当时市场上最先进的移动SoC之一。本部分将对骁龙 835 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并将其与前代产品骁龙 821 进行对比,同时探讨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 与骁龙 821 的对比
**工艺制程**
从工艺制程上看,骁龙 835 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10纳米 FinFET技术,而骁龙 821 则是基于更老的14纳米 FinFET工艺。这一转变不仅使得骁龙 835 在物理尺寸上更加紧凑(核心面积减小了大约30%),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能效比,即在相同的工作负载下,耗电量更低。这意味着搭载该芯片的设备可以获得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或者支持更强大的功能而不牺牲使用时间。
**架构设计**
在架构方面,骁龙 835 引入了Kryo 280 CPU架构,这相对于骁龙 821 所使用的Kryo架构有了明显进步。新的架构通过优化缓存和分支预测机制来提高性能效率。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八个核心:四个高性能大核和四个节能小核,这样的设计能够在需要时提供充足动力,同时在低负荷状态下节省电力。相比之下,骁龙 821 只有两个大核和两个小核,虽然也采用了大小核设计但总体性能略逊一筹。
**图形处理能力**
Adreno 540 GPU的引入使骁龙 835 在图形处理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相比起骁龙 821 上的Adreno 530, 新一代GPU提供了高达25%以上的性能增益以及更好的能源管理能力。这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或高质量视频播放的用户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连接性及其他特性**
除了上述硬件层面的进步之外,骁龙 835 还加强了对于多种无线标准的支持,包括更快的LTE上网速度、Wi-Fi通话质量改进等。此外,集成式X16 LTE调制解调器允许理论下行速率最高可达1Gbps, 远超当时大部分竞争对手所能提供的水平。与此同时,Quick Charge 4.0快速充电技术也被加入进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
#### 市场地位分析
自发布以来,骁龙 835 就迅速占据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主要品牌的旗舰机型都选择了这款处理器作为标配,如三星Galaxy S8/S8+、小米6、HTC U11等。这些设备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好评,进一步巩固了骁龙 835 作为顶级移动平台的地位。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发布的更新款型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但不可否认,在其生命周期内,骁龙 835 成功地引领了一波技术创新潮流,并为整个行业设定了新标杆。
总之,无论是从技术规格还是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骁龙 835 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迭代升级。它不仅延续了高通长期以来对于卓越性能与高效能之间平衡点探索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创新元素,从而赢得了消费者及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可。即使放在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份激动人心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震撼力。
在移动处理器领域,工艺的进步往往带来性能的飞跃和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骁龙 835 从之前的工艺升级到 10nm 工艺,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核心面积更小是 10nm 工艺的一大亮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对处理器的尺寸要求越来越高。更小的核心面积意味着可以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或者为其他组件留出更多的空间。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可以设计出更轻薄、更紧凑的设备。例如,一些追求极致轻薄的旗舰手机,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将手机的厚度控制在令人惊叹的程度。同时,更小的核心面积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功耗更低是骁龙 835 采用 10nm 工艺的又一重要优势。在移动设备中,功耗直接关系到续航时间和发热问题。更低的功耗意味着手机在相同的使用场景下,能够消耗更少的电量,从而延长续航时间。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进行各种操作,如浏览网页、玩游戏、观看视频等,而不必频繁充电。此外,功耗降低还能减少设备发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长时间使用手机或者进行高负荷运算时,不会因为过热而导致性能下降或者出现卡顿现象。
从专业角度来看,骁龙 835 的 10nm 工艺属于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在这个领域,不断追求更小的制程尺寸是提高处理器性能和降低功耗的关键。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光刻技术、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芯片制造商能够实现更小的晶体管尺寸和更高的集成度。这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
骁龙 835 的 10nm 工艺升级,为移动设备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它不仅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效率,还为手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空间和创新可能性。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对移动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要求将越来越高。骁龙 835 的 10nm 工艺为未来的移动设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骁龙 835 升级到 10nm 工艺,在核心面积更小和功耗更低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这一升级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也为移动设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移动处理器领域,高通骁龙系列一直以其高性能和低功耗著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骁龙835处理器的发布,标志着高通在移动处理平台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本文将详细探讨骁龙835处理器在CPU、GPU、ISP和LTE基带等关键单元的升级情况。
首先,CPU部分,骁龙835采用了全新的Kyro 280架构,取代了前代骁龙821的Kyro 200架构。Kyro 280架构基于ARM的高性能核心设计,拥有四个高性能核心和四个节能核心。高性能核心的主频提升至2.45GHz,而节能核心的主频则为1.9GHz。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处理器的峰值性能,同时也在需要节能时提供了更好的功耗控制。
其次,GPU方面,骁龙835搭载了Adreno 540,这是高通自家设计的GPU,相较于前代Adreno 530,性能提升了25%,同时功耗降低了25%。Adreno 540的升级,使得骁龙835在图形处理和游戏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流畅和逼真的视觉体验。
在图像处理方面,骁龙835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也得到了升级。新的Spectra 180 ISP支持高达3200万像素的双摄像头,同时支持混合自动对焦技术,以及高达10fps的30MP拍摄能力。这些升级使得搭载骁龙835的设备在拍照和视频录制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最后,LTE基带方面,骁龙835采用了X16 LTE调制解调器,这是全球首款支持1Gbps下载速度的LTE modem。X16基带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还支持了更广泛的频段和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稳定、更快速的网络连接。
综上所述,骁龙835处理器在CPU、GPU、ISP和LTE基带等关键单元的升级,不仅提升了性能,同时也优化了功耗,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出色的移动计算体验。这些升级,无疑将推动移动设备在性能和功能上的进一步发展。
《CPU 性能与功耗变化》
高通骁龙 835 是一款划时代的移动平台处理器,它在 CPU 性能的提升以及功耗的降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处理器采用先进的 10nm 制程技术,相较于前代产品,它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了飞跃,而且在能效上也表现出色。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骁龙 835 的 CPU 性能提升以及功耗降低的具体表现,重点探讨其大小核的频率、缓存等特点。
首先,骁龙 835 的 CPU 架构从 Kyro 200 升级到了 Kyro 280,这一升级显著增强了处理器的性能。Kyro 280 架构采用八核心设计,分为四个性能核心和四个效率核心。性能核心(也称为“大核”)专注于处理高强度任务,而效率核心(也称为“小核”)则负责处理轻量级任务,这种异构多核设计实现了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骁龙 835 的性能核心运行在高达 2.45GHz 的频率上,而效率核心则运行在 1.90GHz。通过高通自家的异步多处理技术(Amp),这些核心可以独立运行,在不同的工作负载下动态调节频率,从而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此外,骁龙 835 还引入了更大的 L2 缓存。性能核心拥有 2MB 的 L2 缓存,而效率核心则各自拥有 1MB 的 L2 缓存。L2 缓存的增加意味着处理器在处理数据时可以更快地访问所需信息,从而提高整体性能。缓存的增加也减少了对主内存的访问次数,降低了功耗。
在功耗方面,骁龙 835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显著的降低。除了 10nm 制程带来的功耗优势之外,骁龙 835 还采用了智能热管理和电源优化技术,确保在高性能运行的同时,热量得到有效控制,电池寿命得到延长。骁龙 835 的 CPU 在运行高强度任务时,其功耗表现优于前代产品,而在待机和轻负载状态下,功耗降低更加明显。
骁龙 835 的 CPU 还支持高通的 Quick Charge 4 快速充电技术,这不仅提升了充电速度,也意味着设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到满电状态,从而减少了充电次数和时间,间接降低了功耗。
综上所述,骁龙 835 在 CPU 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方面取得了平衡。通过采用先进的 CPU 架构、增大缓存、优化核心频率以及采用先进的制程技术,骁龙 835 成功地为移动设备提供了更加强大和节能的处理能力。这些改进不仅使得搭载骁龙 835 的设备在运行大型应用和游戏时表现更加出色,同时也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更佳的用户体验。
### 骁龙 835 移动平台新特性
骁龙 835 移动平台是高通公司推出的旗舰级移动处理器,它不仅在内核性能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还在多个方面引入了创新技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流畅的使用体验。除了 SoC(System on a Chip)部分的核心升级外,骁龙 835 还带来了多项新特性,包括射频前端的改进、QC(Quick Charge)快速充电技术的更新等,这些新特性共同提升了移动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 射频前端的优化
在射频前端方面,骁龙 835 移动平台采用了高通最新的射频技术,实现了更高效的信号处理和更低的能耗。通过集成更先进的调制解调器,骁龙 835 支持更快的 LTE 速度和更广泛的频段兼容性,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更多地区享受到高速的网络连接。此外,骁龙 835 的射频前端还优化了对 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速度,这对于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至关重要。
#### QC 快速充电技术的进步
QC 快速充电技术是高通的另一项重要创新,骁龙 835 移动平台搭载了最新的 QC 4.0 快速充电技术。相比于前代技术,QC 4.0 在充电速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热量产生,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QC 4.0 还支持 USB Type-C 和 USB Power Delivery 标准,使得充电更加灵活方便。这项技术的进步不仅缩短了设备的充电时间,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充电体验。
#### 用户体验的提升
除了上述技术层面的改进,骁龙 835 移动平台还通过优化处理器架构和功耗管理,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例如,通过改进的图像处理单元(ISP),骁龙 835 能够支持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更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从而带来更高质量的拍照和视频录制体验。同时,其高效的功耗管理也意味着设备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这对于移动设备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 总结
总的来说,骁龙 835 移动平台不仅在 SoC 部分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还通过射频前端的优化、QC 快速充电技术的更新等多项新特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流畅的使用体验。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也改善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感受,展现了高通在移动处理器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 骁龙 835 综合评价
骁龙 835 是高通公司于2017年推出的一款旗舰级移动处理器,它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显著的升级,使其成为了当时市场上最先进的移动SoC之一。本部分将对骁龙 835 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并将其与前代产品骁龙 821 进行对比,同时探讨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 与骁龙 821 的对比
**工艺制程**
从工艺制程上看,骁龙 835 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10纳米 FinFET技术,而骁龙 821 则是基于更老的14纳米 FinFET工艺。这一转变不仅使得骁龙 835 在物理尺寸上更加紧凑(核心面积减小了大约30%),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能效比,即在相同的工作负载下,耗电量更低。这意味着搭载该芯片的设备可以获得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或者支持更强大的功能而不牺牲使用时间。
**架构设计**
在架构方面,骁龙 835 引入了Kryo 280 CPU架构,这相对于骁龙 821 所使用的Kryo架构有了明显进步。新的架构通过优化缓存和分支预测机制来提高性能效率。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八个核心:四个高性能大核和四个节能小核,这样的设计能够在需要时提供充足动力,同时在低负荷状态下节省电力。相比之下,骁龙 821 只有两个大核和两个小核,虽然也采用了大小核设计但总体性能略逊一筹。
**图形处理能力**
Adreno 540 GPU的引入使骁龙 835 在图形处理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相比起骁龙 821 上的Adreno 530, 新一代GPU提供了高达25%以上的性能增益以及更好的能源管理能力。这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或高质量视频播放的用户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连接性及其他特性**
除了上述硬件层面的进步之外,骁龙 835 还加强了对于多种无线标准的支持,包括更快的LTE上网速度、Wi-Fi通话质量改进等。此外,集成式X16 LTE调制解调器允许理论下行速率最高可达1Gbps, 远超当时大部分竞争对手所能提供的水平。与此同时,Quick Charge 4.0快速充电技术也被加入进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
#### 市场地位分析
自发布以来,骁龙 835 就迅速占据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主要品牌的旗舰机型都选择了这款处理器作为标配,如三星Galaxy S8/S8+、小米6、HTC U11等。这些设备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好评,进一步巩固了骁龙 835 作为顶级移动平台的地位。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发布的更新款型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但不可否认,在其生命周期内,骁龙 835 成功地引领了一波技术创新潮流,并为整个行业设定了新标杆。
总之,无论是从技术规格还是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骁龙 835 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迭代升级。它不仅延续了高通长期以来对于卓越性能与高效能之间平衡点探索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创新元素,从而赢得了消费者及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可。即使放在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份激动人心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震撼力。
Q:Markdown中如何设置标题?
A:对于标题,使用井号(#)。
Q:Markdown中列表项如何表示?
A:对于列表项,以破折号(-)开头。
Q:在Markdown里怎样强调文本?
A:要强调文本,用星号(*)包裹。
Q:Markdown中代码或命令怎么呈现?
A:对于代码或命令,用反引号(`)包围。
Q:Markdown里引用文本如何处理?
A:对于引用文本,使用大于号(>)。
Q:Markdown中链接如何表示?
A:对于链接,将文本放在方括号 [] 中,后面跟着圆括号 () 中的URL。
Q:Markdown里图像怎么插入?
A:对于图像,在方括号 [] 中填写替代文本,后面跟着圆括号 () 中的图像URL。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