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档位6款热销耳机:佩戴舒适度与降噪表现测评
所以买耳机和买手机挺类似,本期看专业耳机入门级降噪表现。之前聊的耳机都在4500以上,这期聚焦300元档位的6款热销机型,包括QCY HT03、漫步者Lolli pods pro、万碳air 3 pro、小度主动降噪耳机pro、o膜comfort box pro和黑罗X1。先测佩戴舒适度,涵盖重量、腔体尺寸、导管长度和硅胶柔软度等方面。重量大多4.6克,QCY是5.1克,万膜最重5.4克,但佩戴体验不逊色于最轻的泥炭,说明重量非唯一衡量标准。五克以下已很轻。腔体尺寸方面,外膜最小,宽仅13.1毫米,QCY最宽达18.1毫米,其余几款尺寸各异。主观体验上,越宽腔体越贴合耳屏和对耳屏,封闭性好但对耳朵压力大,因人而异。导管长度测量显示,入门TWS降噪耳机导管比传统入耳式缩短不少,但因价格限制,未像AIRPODS pro做成扁盘,仍有塞耳感。导管最短的是外膜2.5毫米,最长3.3毫米,越短佩戴体验越好。主观体验最佳的是小度和漫步者,腔体大小适中、重量轻,用大软硅胶塞找到外耳道受力点。QCY虽大但佩戴牢固。黑豆和泥炭因磨砂材质在耳甲腔摩擦力问题排最后。接着是降噪环节,直接上实录。宣传40DB降噪深度的小度低频噪音消除干净,万膜低频不如小度但中频好,高频表现相近,二者综合表现不相上下。宣传38DB的漫步者实际体验不亚于小度甚至更好,老牌厂商宣传保守。宣传35DB的泥炭和QCY表现不同,泥炭低频降噪明显好,QCY稍好于halo,但二者低频降噪都不干净,地铁上轰鸣声仍有部分传入。查上游解决方案发现,黑豆、漫步者、小度和万魔用横悬方案但表现差异大,漫步者老型号BES2300表现不逊于新方案。上游决定降噪上限,软件算法决定下限,最终效果靠厂商调教。有降噪就有耳压问题,小度和漫步者耳压明显,QCY耳压也明显,万魔和泥炭稍好,一般佩戴后一会儿可适应,耳压敏感者可选择被动降噪产品。
耳机选购攻略:如何挑选舒适又降噪的入门级耳机
在耳机的世界里,想要挑到一款心仪的产品并不容易。尤其是入门级耳机,既要考虑舒适度,又要关注降噪效果。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佩戴舒适度是关键。耳机的重量、腔体尺寸、导管长度以及硅胶的柔软度都会影响佩戴感受。一般来说,重量在五克以下会比较轻,能减轻耳朵负担。腔体尺寸方面,适中的大小更贴合耳朵,主观体验上,越宽的腔体虽然封闭性好,但可能对耳朵压力较大。导管长度也很重要,越短的导管佩戴起来越不容易有塞耳朵的感觉。
其次,降噪效果不容忽视。不同品牌的耳机在降噪表现上差异很大。有些耳机宣传的降噪深度很高,但实际体验可能并不理想。比如,有的耳机低频降噪不干净,在嘈杂环境中,仍会有部分噪音传入。所以,不能仅看参数,还要参考实际测评。
另外,耳压问题也需要考虑。很多耳机在降噪的同时会带来耳压,不过现在厂商大多会留导气孔来缓解。如果对耳压敏感,可能需要选择被动降噪产品,如好的耳塞。
总之,挑选入门级耳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希望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耳机。
耳机选购,佩戴舒适度,降噪效果,耳压,专业耳机品牌,入门级
[Q]:影响耳机佩戴舒适度的因素有哪些?
[A]:耳机的重量、墙体的尺寸、导管的长度、硅胶的柔软度。
[Q]:300元档位的耳机在重量上有什么特点?
[A]:大部分耳机重量是4.6克,QCY是5.1克,万膜最重为5.4克。
[Q]:腔体尺寸对佩戴舒适度有什么影响?
[A]:越宽的腔体越贴合耳屏和对耳屏,塞得更稳,封闭性好,但对耳朵压力越大。
[Q]:导管长度与佩戴体验有什么关系?
[A]:越短的导管佩戴体验上感觉没那么塞耳朵。
[Q]:哪些耳机在降噪方面表现较好?
[A]:宣传40DB降噪深度的小度低频噪音消除比较干净;宣传38DB的漫步者无论是低频还是中高频,实际体验都不亚于小度,甚至更好。
[Q]:万魔耳机的降噪表现如何?
[A]:宣传40DB降噪深度,低频降噪表现不如小度,但是中频的消除明显要好一些,高频表现与小度差不多。
[Q]:泥炭和QCY耳机在降噪上存在什么问题?
[A]:二者都有低频降噪不干净的问题,在地铁上时,轰鸣声还是有一部分能传到耳朵里面去。
[Q]:对耳压敏感的人该如何选择耳机?
[A]:如果对耳压特别敏感,选择一副被动降噪的产品,比如说一副好耳塞会更加适合。
耳机选购攻略:如何挑选舒适又降噪的入门级耳机
在耳机的世界里,想要挑到一款心仪的产品并不容易。尤其是入门级耳机,既要考虑舒适度,又要关注降噪效果。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佩戴舒适度是关键。耳机的重量、腔体尺寸、导管长度以及硅胶的柔软度都会影响佩戴感受。一般来说,重量在五克以下会比较轻,能减轻耳朵负担。腔体尺寸方面,适中的大小更贴合耳朵,主观体验上,越宽的腔体虽然封闭性好,但可能对耳朵压力较大。导管长度也很重要,越短的导管佩戴起来越不容易有塞耳朵的感觉。
其次,降噪效果不容忽视。不同品牌的耳机在降噪表现上差异很大。有些耳机宣传的降噪深度很高,但实际体验可能并不理想。比如,有的耳机低频降噪不干净,在嘈杂环境中,仍会有部分噪音传入。所以,不能仅看参数,还要参考实际测评。
另外,耳压问题也需要考虑。很多耳机在降噪的同时会带来耳压,不过现在厂商大多会留导气孔来缓解。如果对耳压敏感,可能需要选择被动降噪产品,如好的耳塞。
总之,挑选入门级耳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希望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耳机。
耳机选购,佩戴舒适度,降噪效果,耳压,专业耳机品牌,入门级
[Q]:影响耳机佩戴舒适度的因素有哪些?
[A]:耳机的重量、墙体的尺寸、导管的长度、硅胶的柔软度。
[Q]:300元档位的耳机在重量上有什么特点?
[A]:大部分耳机重量是4.6克,QCY是5.1克,万膜最重为5.4克。
[Q]:腔体尺寸对佩戴舒适度有什么影响?
[A]:越宽的腔体越贴合耳屏和对耳屏,塞得更稳,封闭性好,但对耳朵压力越大。
[Q]:导管长度与佩戴体验有什么关系?
[A]:越短的导管佩戴体验上感觉没那么塞耳朵。
[Q]:哪些耳机在降噪方面表现较好?
[A]:宣传40DB降噪深度的小度低频噪音消除比较干净;宣传38DB的漫步者无论是低频还是中高频,实际体验都不亚于小度,甚至更好。
[Q]:万魔耳机的降噪表现如何?
[A]:宣传40DB降噪深度,低频降噪表现不如小度,但是中频的消除明显要好一些,高频表现与小度差不多。
[Q]:泥炭和QCY耳机在降噪上存在什么问题?
[A]:二者都有低频降噪不干净的问题,在地铁上时,轰鸣声还是有一部分能传到耳朵里面去。
[Q]:对耳压敏感的人该如何选择耳机?
[A]:如果对耳压特别敏感,选择一副被动降噪的产品,比如说一副好耳塞会更加适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