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麒麟PK联发科,高通意外出局:国产厂商求救970能有戏?

share
《华为麒麟 970 的崛起之路》

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华为麒麟 970 的诞生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华为在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整个手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麒麟 970 诞生于智能手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芯片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华为深知自主研发芯片的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在这个背景下,麒麟 970 应运而生。

作为全球首发 10nm 工艺芯片,麒麟 970 具有重大的意义。10nm 工艺意味着芯片在相同的面积下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高性能和降低功耗。这使得搭载麒麟 970 的手机在处理速度、续航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当时,其他芯片厂商还在使用 14nm 或 16nm 工艺,麒麟 970 的出现无疑让华为在芯片工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麒麟 970 开创了手机 AI 时代,这是它的又一重大贡献。通过集成寒武纪 NPU,麒麟 970 能够实现高效的人工智能计算。这使得手机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在拍照时,手机可以自动识别场景并进行优化,拍出更加出色的照片。在语音助手方面,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指令并做出响应。

在华为芯片发展历程中,麒麟 970 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华为芯片技术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华为的芯片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性能和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麒麟 970 的出现,让华为的芯片技术一举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它不仅为华为手机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也为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华为麒麟 970 的崛起之路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它的诞生背景和在华为芯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作为全球首发 10nm 工艺芯片和开创手机 AI 时代的代表,麒麟 970 为手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麒麟970与高通骁龙的对比

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华为的麒麟970与高通骁龙芯片无疑是市场上的两大竞争对手。本文将从工艺制程、CPU、GPU等方面,详细对比麒麟970与高通骁龙同级别芯片的性能差异,并分析麒麟970在与高通竞争中的优势和不足。

1. 工艺制程对比
麒麟970采用了先进的10nm工艺制程,与高通骁龙835处于同一水平。10nm工艺制程相较于上一代16nm工艺,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也得到了有效降低。这一点上,麒麟970与高通骁龙835不相上下。

2. CPU性能对比
麒麟970采用了4个A73大核+4个A53小核的8核设计,最高主频可达2.4GHz。而高通骁龙835则采用了4个Kryo 280大核+4个Kryo 280小核的8核设计,最高主频为2.45GHz。从CPU架构和主频来看,两者性能相当接近。但在实际性能测试中,高通骁龙835的CPU性能略胜一筹,这可能与其更成熟的架构设计有关。

3. GPU性能对比
麒麟970搭载了Mali-G72 MP12 GPU,而高通骁龙835则搭载了Adreno 540 GPU。在GPU性能上,高通骁龙835明显优于麒麟970。Adreno 540在图形处理能力、游戏性能等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Mali-G72 MP12。这也是麒麟970在与高通骁龙竞争中的一个明显不足。

4. AI性能对比
麒麟970的一大亮点是集成了寒武纪NPU,使其在AI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而高通骁龙835虽然也支持AI功能,但并没有专门的AI硬件单元。在AI性能上,麒麟970无疑走在了高通骁龙的前面。

5. 基带性能对比
麒麟970搭载了LTE Cat.18基带,最高下载速率可达1.2Gbps,而高通骁龙835则搭载了LTE Cat.16基带,最高下载速率为1Gbps。在基带性能上,麒麟970略胜一筹。

总结:麒麟970与高通骁龙同级别芯片在工艺制程、CPU性能上不相上下,但在GPU性能上明显落后。而在AI性能和基带性能上,麒麟970则具有一定优势。在与高通骁龙的竞争中,麒麟970需要在GPU性能上迎头赶上,同时发挥其在AI领域的先发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麒麟 970 与联发科芯片的对比>

在移动芯片市场上,华为的麒麟 970 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产品,其作为全球首款采用 10nm 工艺的手机芯片,不仅在技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在推动手机 AI 应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与联发科芯片的对比中,麒麟 970 显示出了其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的明显优势,这使得联发科的产品在高端市场与之相比缺乏竞争力。

首先,从多核性能来看,麒麟 970 采用了 ARM Cortex-A73 架构,它在大核设计上实现了更高的性能。而联发科在当时的产品线中,虽然也使用了 ARM 的架构,但在核心设计上往往采用更多的中等性能核心来平衡功耗和性能,这导致在多核性能测试中,麒麟 970 往往能够领先。

其次,麒麟 970 的 GPU 性能同样领先于联发科芯片。麒麟 970 配备了 ARM Mali-G72 MP12 GPU,这一配置在图形处理能力上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游戏和高清视频播放方面。而联发科虽然在后续产品中也有所提升,但在麒麟 970 发布时,其 GPU 的性能表现通常被认为无法与之匹敌。

除了性能上的差异,麒麟 970 还集成了寒武纪的 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使其在处理人工智能任务时更高效,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这一特点在当时是麒麟 970 的一大亮点,也是其与联发科芯片相比的一大优势。联发科虽然在后续推出了集成 AI 计算能力的芯片,但麒麟 970 在 AI 处理方面的先发优势是不容忽视的。

在工艺制程方面,麒麟 970 的 10nm 工艺制程相比联发科芯片的工艺更为先进,这使得麒麟 970 在功耗控制上更胜一筹。先进的制程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性能,还能有效延长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这对于移动设备来说至关重要。

总体来说,麒麟 970 与联发科芯片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麒麟 970 在多核性能、GPU 性能、AI 计算能力以及工艺制程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联发科在高端市场上的产品与之相比缺乏竞争力。这并不是说联发科的技术不成熟或产品不好,而是麒麟 970 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使其在高端市场上的定位更加明确,而联发科则更多地聚焦于中低端市场。尽管联发科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追赶和创新,但在麒麟 970 发布时,两者的竞争态势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 麒麟 970 的市场表现与争议

麒麟 970,作为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的一款旗舰级移动处理器,自发布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款芯片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是华为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然而,尽管拥有诸多亮点,麒麟 970 在市场上的表现却并非一帆风顺,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市场因素和技术争议。

#### 市场表现

麒麟 970 的推出,是华为在智能手机处理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款芯片采用了当时先进的10nm工艺制造,集成了寒武纪的NPU(神经处理单元),旨在为智能手机带来更强大的AI计算能力。这些技术特性使得麒麟 970 在发布之初备受期待,华为也借此芯片推出了多款旗舰机型,如Mate 10系列,以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尽管麒麟 970 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如预期那样突出。一个显著的现象是,除了华为自家的高端机型外,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在选择处理器时,大多倾向于使用高通的骁龙系列芯片,而非麒麟 970。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供应链稳定性、成本控制、以及高通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度等。

#### 争议与挑战

麒麟 970 的市场表现也伴随着不少争议。一方面,一些评测和用户反馈指出,尽管麒麟 970 在AI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CPU和GPU的综合性能上,与同期的骁龙835等高通芯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华为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麒麟 970 的全球供应链和销售也面临挑战,这进一步限制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此外,麒麟 970 的市场推广和接受度也受到了一定限制。由于华为芯片主要用于自家品牌的手机,这限制了其市场影响力的扩散。与此同时,高通作为一家全球性的芯片供应商,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品牌的智能手机中,这种广泛的适配性和认可度是麒麟 970 难以比拟的。

#### 结论

总体而言,麒麟 970 的市场表现和争议反映了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中的挑战与机遇。尽管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压力,麒麟 970 的推出无疑加强了华为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智能手机AI技术的进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华为麒麟系列芯片是否能够突破现有的局限,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 麒麟 970 的现状与未来

麒麟 970 自2017年发布以来,凭借其全球首发的10nm工艺和集成寒武纪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曾经一度引领风骚。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AI芯片领域,新一代移动处理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麒麟 970 在当前市场中的地位,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地位

虽然距离麒麟 970 发布已有数年之久,但该款芯片至今仍被一些中高端设备所采用,尤其在中国市场内。华为通过持续优化基于Android系统的EMUI操作系统来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延长了搭载这款SoC的产品生命周期。此外,对于那些重视隐私安全性的消费者而言,选择国产自主研发的处理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从性能角度来看,相较于最新的旗舰级产品来说,麒麟 970 显然已经不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

#### 旗舰级别的挑战

随着高通、三星等竞争对手相继推出更先进的5nm甚至3nm制程工艺的新一代SoC,比如骁龙8 Gen系列或Exynos 2x00系列,这些新产品的综合表现远超于麒麟 970。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计算能力**:新的处理器通常拥有更强的核心架构设计,更高的时钟频率以及更多的核心数量,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
- **图形渲染**:GPU升级换代也带来了显著改善,支持更高分辨率的游戏画质及流畅度。
- **能效比**:由于采用了更为精细的制造工艺,新型号往往能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
- **人工智能加速**:尽管当初引入NPU让麒麟 970 在AI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现在几乎所有的高端SoC都内置了专门针对机器学习任务优化过的硬件模块。

综上所述,考虑到以上因素,可以说如今麒麟 970 已经很难再被称为“旗舰”级别的处理器了。

#### 未来的展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华为若想继续在手机芯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加快研发步伐,尽快推出能够抗衡乃至超越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麒麟芯片。鉴于美国政府对华为实施的技术封锁政策,这一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但同时,这也为华为提供了加强自身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性、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建设的良好契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物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对于处理器的要求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苛刻,因此即便是在高端市场失去竞争力之后,麒麟 970 及后续改良版依然可以在其他细分市场上找到用武之地。例如,它可以被应用于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教育平板电脑等场景中,发挥余热。

总之,虽然现阶段来看,麒麟 970 作为一款曾经辉煌一时的处理器已逐渐退出顶级行列,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技术积累与创新精神仍值得肯定。而对于华为而言,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克服外部限制,开发出更加先进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当务之急。
share